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党员致富先进个人总结(精选多篇)

时间:2024-12-18 10:20:03
党员致富先进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本文共6136字]

第一篇:农村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事迹

带头致富的乡村女强人

在**区**村后山的羊肠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眉清目秀、勤奋善良的青年妇女,每天背着一个小孩再一手拿着锄头、一手牵着另一个小孩,早出晚归,整整在这条小道上走过了五个春秋。她就是33岁的**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张建菊。

张建菊从小就家境贫寒,全家人只靠善良勤劳的母亲,挑着凉粉小担走村串乡、赶庙会、跑集镇赚来的一点钱苦苦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张建菊望着瘦弱的母亲,含泪离开了学校,在家帮母亲承担家务活。面对困窘的家境和家乡的穷山恶水,她彷徨过、怨过自己命苦。母亲看到她终日愁眉苦脸,便对她说:“孩子,人穷志不能穷啊!再说你正赶上党的好政策,人人都有用武之地的好时代,只要有决心、有信心,什么事都能干成!”母亲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勇气。16岁的那年春天,她跟着村里大人到金昌市一家大酒店打工,由于她好学上进,工作积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成了酒店的骨干,担任了会计兼大堂领班。四年后,她用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在金昌市自己开办了一家酒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在当地享有盛名,成了打工妹中的佼佼者。

张建菊结婚后,随丈夫回到老家农村,她看到不少乡亲们成天游来逛去,怨天怨地,认命受穷,无所作为。她想改革开放近30年了,还有这么一些人,思想不解放,总是只靠旧观念种庄稼过日子,只要观念变,黄土地也能生出金来。我应该带头在农村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农村同样大有作为。后来,她在山上承包了10多亩地,建起了桃园,挖坑种树,打井盖房,架线修路,挖沟护园,搞基本建设。春季她带着两个小孩上山,一锄一锄把10多亩桃园翻了一遍,套种香菜、西瓜、大白菜、萝卜等农作物。数九寒冬,她顶着凛冽的北风刨开冻土,给桃树施上基肥。她还刻苦学习钻研园艺知识,熟练地掌握了剪枝、施肥、防病灭虫等技术。第一年,仅套种的香菜、大白菜两项收入3500元,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

第三年,她的桃园硕果累累,四面八方的客户前来购买,运往南方大城市,村里人称她是“桃老板”,有的还叫她“富婆子”。在她的带动下,不少农民跟她上山承包土地,建起了桃园,她教他们管理,搞推销等。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五年后,正当桃园进入收获黄金季节时,谁也没想到,她却毅然把桃园无偿转送给本村一位苦于找不到致富门路的困难户。不少亲朋好友有点想不通,说什么:“摇钱树白白送给别人,你自己怎么办?”她充满信心地回答:“致富的路很多,什么地方都可以闯出一条致富路来。”

xx年春天,张建菊带着几名贫困户妇女去广东闯天下。

2014年,她的名字和先进事迹载入了**区群英谱里。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第二篇:致富先进个人材料

引先进科技创致富之路

——记一位带领农牧民走上致富道路的优秀农牧民

**,现年46岁,男,系****村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引进蔬菜种植技术、改良蔬菜品种以及研发适宜于高原缺氧地区各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并将引进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农牧民,为农牧民增收致富、丰富地区蔬菜市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勇于做迈出第一步的人。

为了解决我县群众吃菜难,吃新鲜蔬菜更难的问题,**年**县政府投资10万元,在**修建了一处总占地面积为8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但是由于我县夏季短,气候恶劣,加之缺乏后续发展动力和资金,以及蔬菜种植技术的落后,基地收效甚微。因此,2014年政府决定将地转包给个人,当时蔬菜种植业并不被人看好,都认为我县气候不适宜大面积种植蔬菜,且县城蔬菜市场基本被海东地区甚至省外各地的蔬菜供应商占据,无法有好的销量。这时**同志力排众议,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没有多少创业资金的情况下,多方筹措,与县农牧局签订承包合同,迈出了个人承包蔬菜种植基地的第一步,并开始潜心研究蔬菜的种植技术,力求改良蔬菜品种,为发展我县蔬菜种植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素的限制,我县农业发展滞后,传统

的蔬菜种植仅有洋芋、白菜等少数几种,而且仅作为自家食用,从未进入蔬菜市场。**刚承包蔬菜基地的头几年,蔬菜产量低,品质也较差,想进入我县蔬菜市场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因此常常是菜好不容易种出来了,却没有人买,只好自己吃或者送给亲朋,家人看到他如此辛苦,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就劝他尽早放弃,改干其他行业,但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说:“天下没有种不好的地,只有不会种地的人,我就不信我种不出来大家都喜欢吃的菜”。没有技术,他积极联系县科技局的科技人员,一天几次登门请教技术;没有资金,他卖掉自己心爱的牛羊,引进优良籽种和维修温棚;看不懂科技教材,他一字一字地查字典,记笔记,认字记词,从新学习,县科技局的技术人员看到他如此坚忍不拔和好学上进,被深深地感动了,多次主动到蔬菜基地现场为他指导,并为他借阅了多本科技读物。在县科技局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和他本人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多次的失败,他终于独立培育出了321种蔬菜,在我县3800米的高原土地上种出了辣椒、西红柿、黄瓜、菜瓜、大豆、菠菜,香菜等以前从未长出过的蔬菜,并改良了油菜,白菜等品种。因**的蔬菜基地离县城仅有4公里之遥,运输距离近,时间短,菜品能够保证新鲜、低价,一经上市,受到了**县广大百姓的欢迎,蔬菜销量直线上升,所得收入不仅还清了以前所有欠款,还为家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止目前,**的蔬菜基地累积产量达160万斤。

**自己富了,从前的两间土房变成了现在的小洋楼,家中还摆设着冰箱、电视等现代化电器和家具。但是他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看到还有那么多村民和同胞仍在贫困线上挣扎,于是他立志要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让他们也像我一样能买得起电视”成为了他努力的目标,他先将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志创业的年轻农牧民招收到自己的蔬菜基地,支付工资,在解决他们就业同时,手把手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为今后创业提供的技术和资金基础,当发现自己的职工中有可塑之才时,他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自己出钱为他们盖温棚,买籽种,帮助其创业。截止目前,他通过招聘蔬菜种植工,管理员等方式已解决了11名农牧民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传授技术,扶持资金等方式,成功帮助7户农牧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并进一步通过这些人,帮助了其他更多的农牧民改进了蔬菜种植技术,看着同村的人一个个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看到他们种植的蔬菜不仅进入了**的蔬菜市场,还打入了结古等其他兄弟县城的蔬菜市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在心中绘出了一副更为宏伟的蓝图——要带领**的农牧民建设一个全县乃至全州最大的蔬菜基地。

**,一个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牧民,一个没有任何资金基础的普通农牧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的和坚韧的意志,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此处隐藏969个字……x年初,她在县委党校举办的农村养殖技术培训班上了解到,养鳖比养鸡收益高,有市场,还觉得多了一门技术后,自己和村民可以多一种养殖业选择,抗市场风险能力会强得多。这样,她就把鸡场交给丈夫,于xx年4月投资3万多元建了2亩多的养殖池,试养3000多只黄沙鳖和本地塘角鱼,创出了一套鳖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技术。现在,她养的黄沙鳖每只已有两斤多重了,每只市价200多元。此外,她还从外地引进3亩多的优质沙糖蜜桔种植,获得了好的收成,为群众拓宽了种养致富的好路子,她本人也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甘于奉献 带领群众致富

邓丽珍创业成功后,不是像有的专业户那样保守技术,而是尽力动员乡亲们也来一道依靠科学种养致富,她给他们“保驾护航”。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发家致富,邓丽珍腾出一间7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购回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电教设备,自费设立了“农家课堂”,开办“农民夜校科技班”。平时,“农家课堂”通过放映科教片,现场指导,“零距离”地为农民传授知识。农闲时,她便组织村中党员特别是村中留守的妇女到家里,自己当起老师,尽己所知、尽己所能,传授种养技术,宣传先进思想,使他们彻底摒弃脑中的小农意识,大胆发展家庭经济。平岭村有一户农民叫黄志暖,家境贫困,有意发展肉鸡养殖业却苦于无技术、缺资金。邓丽珍得知后,主动上门为他鼓劲:“只要你有决心,肯下苦功夫,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我帮你解决!”黄志暖在她的鼓励下到山里盖了养鸡场,一茬肉鸡也养几千只。现在,他不仅靠养鸡过上了好日子,还热心帮助其他农户发展养鸡业。他说,从邓丽珍身上我不仅学会了养鸡技术,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得到过邓丽珍帮助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乡里乡亲说起她来就称赞,个个对她充满敬意。xx年,邓丽珍牵头创建了平岭村邓丽珍麻鸡养殖致富联合体,把零散的养鸡农户联合起来,实行统一购销,统一技术指导、独立经济核算,优化了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资源配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平岭村成为了养鸡专业村,80%的妇女参与到了养鸡的行列中,仅依靠养鸡这一项,人均收入就增加近1000元。2014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3920元,比1994年翻了两番。

第五篇:致富引领个人先进事迹

今年52岁的党员邓丽珍,是灵山县丰塘镇平岭村委会主任,也是一名与时俱进、甘于奉献的农村党员。多年来,她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和热心为民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为身边的党员和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处处展现了当代农村党员的先锋风采,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

不甘平凡 争当致富能手

走入平岭村,翠绿的茶园生机勃勃,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宽敞的环村水泥路四通八达。这里,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楼房,100%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100%的自然村铺设了水泥路……然而,有谁会想到,以前的平岭村是一个靠传统种植水稻、低产木薯为主的小山村,村民生活普遍贫困,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吃饱穿暖是最大的满足。1994年,邓丽珍担任平岭村的妇女主任,为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她认真做了一番市场调查,认为养鸡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就毅然干起了养鸡的行业。她租下了村委会对面的那两排废弃的仓库,第一批鸡进了1000多羽。为了过好给鸡防病治病这一关,她经常跑县畜牧局、镇畜牧站和请教附近养鸡专业户,还买来书籍自己钻研,终于弄懂了鸡的生理机能、病理常识,熟悉了鸡的习性。3个月后,她的第一批肉鸡出栏,净赚了五六千元。初获成功,邓丽珍喜不自胜。从第二批开始,她的胆子大了,一批养个几千羽,一年出栏几茬,年底一算,收入也有几万元。xx年初,她在县委党校举办的农村养殖技术培训班上了解到,养鳖比养鸡收益高,有市场,还觉得多了一门技术后,自己和村民可以多一种养殖业选择,抗市场风险能力会强得多。这样,她就把鸡场交给丈夫,于xx年4月投资3万多元建了2亩多的养殖池,试养3000多只黄沙鳖和本地塘角鱼,创出了一套鳖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技术。现在,她养的黄沙鳖每只已有两斤多重了,每只市价200多元。此外,她还从外地引进3亩多的优质沙糖蜜桔种植,获得了好的收成,为群众拓宽了种养致富的好路子,她本人也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甘于奉献 带领群众致富

邓丽珍创业成功后,不是像有的专业户那样保守技术,而是尽力动员乡亲们也来一道依靠科学种养致富,她给他们“保驾护航”。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发家致富,邓丽珍腾出一间7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购回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电教设备,自费设立了“农家课堂”,开办“农民夜校科技班”。平时,“农家课堂”通过放映科教片,现场指导,“零距离”地为农民传授知识。农闲时,她便组织村中党员特别是村中留守的妇女到家里,自己当起老师,尽己所知、尽己所能,传授种养技术,宣传先进思想,使他们彻底摒弃脑中的小农意识,大胆发展家庭经济。平岭村有一户农民叫黄志暖,家境贫困,有意发展肉鸡养殖业却苦于无技术、缺资金。邓丽珍得知后,主动上门为他鼓劲:“只要你有决心,肯下苦功夫,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我帮你解决!”黄志暖在她的鼓励下到山里盖了养鸡场,一茬肉鸡也养几千只。现在,他不仅靠养鸡过上了好日子,还热心帮助其他农户发展养鸡业。他说,从邓丽珍身上我不仅学会了养鸡技术,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得到过邓丽珍帮助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乡里乡亲说起她来就称赞,个个对她充满敬意。xx年,邓丽珍牵头创建了平岭村邓丽珍麻鸡养殖致富联合体,把零散的养鸡农户联合起来,实行统一购销,统一技术指导、独立经济核算,优化了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资源配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平岭村成为了养鸡专业村,80%的妇女参与到了养鸡的行列中,仅依靠养鸡这一项,人均收入就增加近1000元。2014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3920元,比1994年翻了两番。

心系群众 当好群众“贴心人”

邓丽珍富裕了,出名了,获得了很多荣誉。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自治区、钦州市党代会的代表、县里的人大代表,还是全国表彰的“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xx年荣获钦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年荣获“全国农村科技兴村带领人”称号;2014年又荣获“自治区渔娘庭院养殖带领人”称号……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做群众的“贴心人”。除了做好村委会主任的本职工作外,她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如,村里的硬底路,别人的捐款是每人50元,她一家4口的捐款却有3500元;村里有个学生黄燕的父亲病故,母亲精神失常,她每年支付黄燕的学习费用,一直负担到初中毕业。她觉得很多事情她不做,就好像没有尽到责任。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积极力所能及地为农民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岭村,谁家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邓丽珍,而邓丽珍对找上门寻求帮助的,都热情接待,都尽力支持,她丈夫说,每年她赊出的(借出的)钱或物都在3000元以上。村里的夫妻闹口角、婆媳闹矛盾、邻里间磨擦等,都是比较难处理的事,但作为村委会主任,邓丽珍善于静心听解,分析问题,为双方摆事实、讲道理,矛盾往往都会在她的和风细雨中化解平息,深得群众的赞许。

《党员致富先进个人总结(精选多篇)[本文共613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