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系暑假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第二次来到广州中院了,但感觉跟以前的很不同。
首先,可能是刚刚学完刑事诉讼法的缘故吧,接触到刑庭的卷宗文件的时候有一种“亲切感”,不如上年在执行庭面对文件的一脸茫然。因为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很多诉讼的程序也都比较熟悉,到哪一步应该做什么也算是心里有数。这样的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有用武之地了。另一方面也在检测我这个学期的刑诉法和以前的刑法学的效果如何。不过说来真有点惭愧。那一次把中级法院的受案范围和指定辩护人的情况混淆了就暴露出我对刑诉法法条的熟悉程度还不够。中院的受案范围其中一点是“可能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而指定辩护的情况只是“可能判处死刑的”的犯罪嫌疑人才有权利,并不包括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由于我的误解,差一点将一件案子中那可能判无期的犯罪嫌疑人的指定辩护函发到广州市法律援助处去,幸亏发现得早,并得到书记员的提醒。
第二,今年接触司法文书的机会明显比去年要多,而且由于不再是表面的感性认识,我逐渐了解到各种文书的用途性质和填写步骤。法院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按部就班,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依据并留底归档。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司法文书,稍有差漏就必须重做或艰难地复查改正。要知道,文件是清一色的白纸黑字,大小质量也都完全相同,除了逐份查看,并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出想要的资料。一件稍复杂的案件就有堆得像小山似的卷宗,案件的原始材料还比较好办,因为可以对着正卷和副卷的目录表分拣整理。整理好两大沓就可以装订成册了。最麻烦的是后续的执行过程的变化,例如罪犯接受教育后悔改表现好,就可能得到减刑或假释。本着改造为目的,惩罚为手段的宗旨,公安局每次都有大批的减刑假释申请书提请中院批准。大批的这类情况关乎到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这个基本的人权,中院在审批时候当然不能有一点的松懈。由一次减刑产生的文书就多达四五份,申请书、裁定书或决定书、宣判笔录等,在看守所要经过看守人员、驻所检察员的签字,然后送报公安局有局长决定是否批准,送上法院后要请经办人和审判长签名,经过重重审核才可以得到最后结论。结论有了就必须尽快到看守所在服刑人员前宣判。该放人的要求看守所办好相应的出监程序至完成,才算是完成了这一项工作。程序的严谨和细致化体现了保障罪犯人身权利的重要性,但也同时考验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刑事案件的经办人员,要把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羁押时间列明并记下,因为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仅次于剥夺他们的生命权利,在牢房的一天也不远不能用在监外的一天来衡量。尽管在整理和书写同一样的大量减刑假释文件的时候显得很枯燥乏味,在计算他们的已服刑期和剩余刑期的时候头脑会很机械并容易出错,但是可知道他们的希望就紧紧地被经办人员手中快速的敲打键盘中捏着,就如生命垂于一线的感觉。当我的工作有所松懈的时候,我就会这样提醒自己,计算刑期一定要多留点心眼,否则,正义和公平就会在这不经意的一刹那间被抹煞。这只是一个例子用以说明法院程序的严谨和细致。为了提高办案结案的效率,往往是批量处理。即同类型的司法文书在同类案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起出具,流水作业。这种定势思维的工作方式确实可以快速不少,且差错率也会适当降低。但这也并不是万能的。根据我的经验,这考验着我的耐性和条理性。面对一大叠类似的文书需要填写打印,一是要“冷静沉着”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热情能使促使事半功倍,收效较佳。二是就是细心,不放过任何要填写的地方,因为模板中的字眼有时候会因为具体案件的变化而变得不适用的,这就要修改。以为模板万能的心态不要得。万一写错了虽然可作后期的改写和补救,但若该文书是送达给当事人,改写就未免有损法院的权威和尊严,严重的可能惹来笑话。法律在每个人心目中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法院出具的文书又岂能马马虎虎呢?司法机关这个社会的安全阀、权利救济的最后防线的作用又怎么最好地发挥呢?对法律文书的斟酌对较就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负责、更是对全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打下一支强心针。三是就是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因为每个人同时处理的不可能只是一两单案件,往往达数十数二十件。每一件案子去到哪一个阶段,哪些文件未处理好,哪些即将到审理期限,哪些需要延长审期……都需要十分清楚,不能有混淆或模糊。再者刑事案件的审结期限只有一个月,开庭、宣判的时间都十分紧迫,这就要求刑事案件的法官们具有更大的魄力并能果断,还双方当事人一个公道,而不能久拖不决。
第三,去年在执行庭的时候到外面跟法官们出差的机会比较多,令我感受到法院执行工作的艰难以及对法官们处理当事人纠纷矛盾的实际能力要求之高。面对有能力支付却无赖的被执行人应如何采取强硬的措施执行,面对狡猾转移财产的当事人怎样查出他们财产的真正去向并与他们在语言的交谈中斗智斗勇等等,都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处事技巧。因为从“达官贵人”到“三教九流”各种类型的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他们的特点并加以利用,因地因时制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今年在刑一庭可大不一样。刑一庭处理的主要是暴力案件,其中以故意伤害、杀人,以及抢劫和贩毒的居多。可谓是人们心目中最“十恶不赦”的“罪人”。他们的人身危险性确实是比较高的。这几个星期里我跟着法官跑过广州的很多间看守所。深入牢房区,面对面地接触过一些犯罪嫌疑人和短期刑的罪犯。看守所环境依地点的不同也大有差异,其中可能跟该区政府的财政和监所建成的时间有关系,但我窃认为这样是对在押人员的不公平对待。(涉嫌)犯了同样的罪行,就因为“选择”犯案的地点不同,就会被关押在卫生和劳动环境相差十分之大的看仓。就那全广州市牢房环境几乎最差的白云区看守所为例,据我了解那里在整个走廊上也充满了刺鼻的臭气,仓内的空气更是溷浊不堪。但这里却是困有最多在押人员的地方。而番禺区看守所的卫生和伙食情况就明显改善,且每个仓内还有独立的阳台。这样空气的流通和在仓内人员的精神面貌会提高很多。致力于改善监所的环境,有利于保障在押人员的基本生存权利,对于提高改造的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当然由于时间先后等的原因,不可能要求所有看守所在他同一时间内都改善得一样地好,但统一的设施和卫生标准的落实确是刻不容缓的,在押人员也是社会中的人,不能因为身份的差异而置这种差别的对待于不顾,剥夺他们的正当权利,违背法律公正平等的精神。在看守所的日子实际上也是对他们的考验,对于那些因“疑罪”被暂时关押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无可否认,现在的公安机关还存在着重口供,轻实物证据的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也是多采取“关了再说”的措施,防止他们潜逃。也许这是打击罪恶的需要,但由此也产生许多运用严刑逼供,“轰炸式”盘问等强迫手段获取被告人供述的情形。在实物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如凶器上并没有被告人的指纹,被害者的伤痕并不必然是该凶器造成的等,公安人员可能会在向检察院提交证人证言时候避重就轻,“想法设法”连成“证据链”去支持对被告人的控诉。与家人和朋友的隔离,孤独和绝望的心情满溢,这种状态下的人最为脆弱,他们在看仓内正焦急地等待着法院公正的判决——有罪服 ……此处隐藏9524个字……家务。她们几个都很好学,总是会问我不懂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她们单纯,她们认真,她们坚强,她们的精神让我觉得是在向她们学习。开始明白: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还有相互在彼此身上的交流和学习,明白学习的意义。
还有一次下午给孩子讲“狼来了”的英文版故事(wolf,wolf,come and help),顺便带了下“灰姑娘的故事”。鼓励孩子发散思维,不要只听从老师的“标准答案”,要有自己的想法。这边的孩子有些虽然调皮,很多也是老实害羞,中规中矩,怕犯错误出丑。我就告诉他们我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要积极主动,勇敢的孩子才有更多机会。之后学到“dream”这个单词,还跟他们交流“梦想”问题。当时我真的像个极具耐心和爱心的老师一样,认真倾听询问每个孩子的梦想,小心鼓励呵护他们的渴望,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些其实不怎么聪明,但是很有毅力耐心的孩子。从他们身上,我甚至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我真心祝愿每个孩子以后都可以实现他们的梦想,比他们的老师更强,做个更好的人。
四、乡村支教十五天,依依惜别文洞前
7月25日,最后一天在文洞完小,给孩子准备了本子、笔、糖,做最后的几个小游戏,拍最后几张照。收拾收拾行李和回忆,最后看看文洞校园。“任老师,你明年还来教我们,好不好?”“任老师,我就要你嫁在广西,留在桂林,就要你教我,一直做我的老师嘛!”这帮可爱的孩子,要走了真的会舍不得。我还会不会像灰太狼说的一样:“我一定会回来的!”不论如何,我答应过的,我会关注你们。很感激有这次机会做你们的老师。
小结:
“入山教书十五天,山林深处文洞完。可爱儿童基础浅,不才老师全力担。”
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爱,是有人去爱去关心理解她们,陪他们快乐玩耍,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这也是教育所在。支教,不只是教孩子们知识和道理,也是在教我们这些支教老师如何去关心爱护学生。爱与责任,一旦担负起,就难放下。
我不知道自己明年还会不会去文洞,但我知道,这里的孩子很需要知识,自己也需要多参与一些支教或志愿者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历,来贡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向不同的人学更多的东西,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孩子感谢我,我也真的感谢他们,伴我度过一个这么有意义的暑假。
第五篇:优秀获奖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政法学院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班级: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暑假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为社会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及关注奥运为主题。组织全班47名同学分赴全省各地进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班级社会实践队以“走进新农村”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1.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队
我们班几个同学自行组织班级社会实践队,深入农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调研,并将调研结果进行交流,了解新农村发展现
状并为当地提出相关改革方案。此次调研十分成功。团队同学,不仅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现状,而且拍了大量相关照片以展示新农村风貌,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经验更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团队的同学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意义深刻,收获丰富。
2. 学生就业见习活动
在专业方面,一些同学通过办假期辅导班、或是通过义务支教到与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大家不仅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体会到了将来从事这一行业的苦辣酸甜。
郭秋桂、张甜甜、刘晓君等同学在暑假里亲身走上三次讲台,以一名教师的身份来完成自己的暑假实践。
3.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刘慧芝、景嘉慧、焦亦青、孟丽军等同学采取更直接的方式来了解社会。他们以打工的方式来充实假期。不仅挣的一部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体会到了人生百态。
4.社会调查方面
热比娜、孟芹、张盼等同学则选择进行社会调查进行实践,调研领域包括环境保护、高校扩招、我国的就业现状等,成果丰硕。
5.关注奥运方面
蒋吉英同学除了参加班级暑假实践还积极参加暑期英语训练营,在提高英语的同时积极关注奥运,她说,奥运是全人类的,我们青年学生更要树立国际意识,把奥林匹克中“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阳光生活,积极进取。在暑假中她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不怕苦,不怕累,以一个大学生的积极努力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四. 活动的特点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实践的时间是短暂的,收获却是丰富的,从学做事到学做人,实践给了我们太多的东西。
五、 总结
我们11级思政一班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发动以及同学的自发组织,保证了大多数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使活动搞得扎扎实实、丰富多彩。实践活动结束后,班级每个同学都写出了活动总结,以后还要通过开展“实践归来话成就”主题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学生展开交流,加强宣传,扩大教育成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积累了经验,获取了各方面比较全面真实的材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时光匆匆过,转眼间,暑期已过。2014年学期末,在院团总支的感召下,辅导员的部署下,政法学院思政一班团支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展开。
首先,本次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相结合,与服务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相结合,与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相结合,与学生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我班社会实践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指导原则,在这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团支部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通过活动,明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职责,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点贡献。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团支部全体团员还将继续努力,严格要求,不以这次活动的结束为结束把从这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收获的道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