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教学常规自查报告
小教学常规自查报告
多年来我们坚持:“办一流学校,抓一流管理,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成绩”的办学思想,根据学校教育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管并举,严谨治学,工作中突出一个“严”字,狠抓一个“实”字,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较大的改观。
一、建立健全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
(-)、健全各种制度,以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校有校规。我校各种制度健全,包括教师考勤制度、请假条制度、教师评估制度,奖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一应俱全。我以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谈不上什么管理,更谈不上什么科学管理了。我校的请假条制度规定:请假到教导处请,然后拿着教导主任签字的请假条交到校长办公室。
我们结合教办下发的教师考评细则,联系我校实际,重新分解一些条款,使之更具有可查性和可操作性。奖惩制度考虑方方面面,经过校委会、全体教师讨论通过,切实起到了激励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了主人翁精神。
我校教师常年坚持写教学日记,对日常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起到了督促、汇报的作用,促进教学常规、教师上课、办公秩序井然有序。
(二)、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加强学生管理。
我校对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规定每个班主任每周的班会必须有专门的备课。备课包括对上周中日常教学秩序的总结,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方案,对好人好事的表扬,以及对本周的教学要求及目标。我校施行学生管理两条线的模式,在管理中取得显著效果。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应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的人本思想,学校校长要把师生当成服务对象,摒弃以训斥、命令、控制、束薄等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理解、沟通、交流、对话、帮助等促进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环境,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等情感。使广大师生留恋学校这个园地,真正把学校办成乐园。
二、针对存在问题,强化整改措施。
在新课改中,我校遇到了许多困难。
1、资金不足,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新课改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场地,让所有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这就需要与新课改相适应场所和教学设施。由于本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不够发达,造成了校舍条件远远达不到要求,从而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2、教师结构老龄化,缺乏年青教师。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但要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彻底转变,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与教学技巧。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新课改的形势。现实情况是,本校老教师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也跟不上。
3、大多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注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脉搏。只了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学内涵,不能灵活的掌握教材。
4、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是新课改的又一难题。新课改要求形式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习知识为日常生活服务。这就要求校内、外教育相结合,要求学生家长创设一个适宜学生发展的家庭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不讲科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众多不利的因素,山区农村的孩子父母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新课改形式的发展。
面对困难,我校一方面积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配合政府改建校舍30间,不断添加先进的教学设施,准备新建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等,争取达到市规范化学校标准,尽力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场所。另一方面,积极提拔使用年青教师,多让年青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使年青教师走在改革的前列。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积极转化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大面积进行课堂改革。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建立家访制度,通过谈心、说服等方法,让家长学会于自己的孩子交流,从而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形成良好强大的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提高认识,狠抓新课程改革。
1、加强学习,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自身素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目标。为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扎实地学好新课改理论,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教学论视角中,课程是知识,是学科,是规范的教育内容,于是教师便成为知识的主宰者和传授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一个有待注水的“罐子”,是一株有待修剪的花草。而在今日的新课程视角中,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正是为了解决怎样教,教什么,怎样学和怎样评的问题。每个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新课程观,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满怀激情和责任感地投身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和新课程共同进步,和孩子们共同发展,共创祖国教育的灿烂明天。
2、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①、凡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必须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不得矿工、迟到、早退。
②、积极参加镇级和校级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并写好教学反思,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③、学校领导及教研组要靠上去,抓好新课改年级的听课、评课。及时组织新课改年级教师评课,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④、加强新课改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理念。教师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万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师每学期体会不少于5篇(写在笔记里),学校定期(期中、期末)或不定期检查,并留有记录,与教师考核挂钩。
⑤、加强备课管理,用新理念指导备课,教法要新颖,环节要清楚,设计要美观,书写要认真,适用性要强,要符合新课改精神。
⑥、教师必须按新课改要求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备课和上课检查时与教师考核挂钩。
四、实施新课改的成功经验。
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这个地方已经实施了两年,谈不上什么成功经验,只是有点自己的教学体会。一是新课改以来,参与的教师能够按新课改要求和上级的指示精神上好每一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是《关于识字教学(更多请关注wWw.)评价的研究》。针对汉字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下面的教学方法。
……此处隐藏10360个字……家元同志代初一政治课,蹲综文教研组;张立超同志代初三语文课,蹲语文教研组;毛德勇同志代初一语文课,蹲综合教研组;肖劲涛同志代二年级数学课,蹲数学教研组;陈尚竹、杨兴运、徐修刚分别代物理、生物课,蹲综合理科组。
2、教研制度完善。一是学校制定有《常规教研工作制度》以指导全校的教研工作。二是把教研工作纳入常规教学,定时进行检查,实行量化考核。三是学校按照《教研成果奖励方案》对教研成绩突出的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以弘扬“教研兴校”意识。四是每周各科教研活动时间落实。
3、教研组织健全,工作开展正常。学校的教学管理,采取了“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和“校长——包年级领导——班主任——教师”的交叉管理模式。教导处下辖六个教研组,即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文科、综合理科和综合学科组。每个年级组又设有相应的学科备课组根据教研工作计划,按时活动,每次活动有中心议题,有记载。学校有一名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和一个教导主任具体抓落实。
较落实。政治组“初中思想政治控究性学习”在市级科研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实验报告获市一等奖。
5、教研成果喜人。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受到县以上教学表彰的有100人次,其中包括优秀论,优秀教案(案例)、优质课(课件)等。如毛德勇老师的论文《优化评价方式》获省级一等奖,汪文江老师的论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精神培养》获国家级三等奖,论文《“三角形三边关系”实验教学与体会》获国家级二等奖,蒋正负的论文《对媒体教学的理性思考》获省二等奖,樊伟老师的论文《在创造中学习创造》获国家级三等奖,黄万玲老师的论文《对中学生流失问题的探讨》获国家级二等奖,刘学军教师 的优质课《蒸发》获市一等奖,毛德勇、龙德传老师的cai课件《桃花源记》获市二等奖等。今秋在市举行的“三大”比武活动中马建军老师获市一等奖。县“三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有3人获奖。
6、学生特长取得丰硕成果。在今春省教育厅和文化厅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有117人获奖。其中一等奖52人,二等奖65人。
7、注重教师思想学习。一是鼓励教师征订教学杂志,纳入年终考核。二是每天下午第三节没有课的教师可以在学校图书室学习并搞好摘抄。
(四)教学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教学监控力度。根据市教委《关于建立常规教学监控机制的通知》要求,一是学校制定了《庙滩镇中心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常规教学检查与量化评估制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奖罚办法》《教研成果奖励方案》《教师教学责任状》等制度,规范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通过制度管理和建立监控机制,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备课由量到质的转变,备课越来越规范,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加强了。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学生作业量得到了保障,作业设计体现了创新精神,教师听课的自觉性提高了,辅导学生及时了等等。总之,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规范,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制约机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减轻了学生学业过重的负担,非毕业年级无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补课的现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二是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和晨夕会制度。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有内容、有记载。夕会
(晚自习前20分钟)能持之以恒,纳入了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班级有记事簿,主要内容是记录当天的纪律、卫生情况、安排布置学校的各项活动、学习时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同时,学校要求夕会时间不能挪作文化课用,代课教师不得挤占夕会时间。
3、教学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四个有利于”。一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有利于教师潜心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讲奉献、比贡献的教风。二是有利于“低负担高质量”,引导教师苦练基本功,深钻教材,研究教法,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培养“创新型、效益型”的教师。改变挤占,挪用其他课时和课外时间的“时间加汗水”的“苦干蛮干型”教师。三是有利于学校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的发挥,做到了学校领导人人代课,坚持教学的“三个深入”,坚持与教师同值日、同教研、同活动、同奖罚。四是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师德规范、考勤和工作量、公益活动、常规教学、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考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从遵规守纪、参加课外活动、有无个性特长、文化课学习成绩等方面考查。
(五)坚持“五育”并重,创造条件让学生全面发展
1、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学校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政教处和共青团组织具体抓德育工作。二是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五爱”为基本内容,努力养成学生遵规守纪、文明勤奋的品质。三是形式多样,坚持以政治课教学和晨会、夕会为主渠道,各文化课程的德育渗透,及专题性活动有机结合。四是德育制度的落实注重了实效,如学期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事求是,重在鼓励、引导。近年来,学校浓郁学风、校风基本形成,师生中未出现违法犯罪现象,社会声誉好。
2、学校美育、体育有了新发展。一是学校不断完善文艺节、科技节、运动会制度。组建了体训队和学科兴趣小组。二是能够坚持活动,尤其是运动会、广播操竞赛和重大节日的文艺汇演活动能按计划如期举行。三是注重效果。每次活动学校都是提前文字通知到班,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具体安排,设立评委,对活动组织好,效果好的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奖励。
3、校园环境建设坚持“环境育人”为目标。一是做到了“绿化、净化、美化”,被授予“绿化合格学校”。学校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有专项制度,有检查记载,有通报反馈。二是文化氛围浓厚。如校训醒目,催人奋进。黑板报定期举办,重大时事,文化橱窗重在激励,今秋我校又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积极创办“艺术校园”,获得县、市领导一致好评。广播室工作经常,重在宣传与表彰,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名人画像,重在营造氛围。三是快乐校园、快乐体育、快乐教育正在开展。如下午全校安排30分钟的时间,开展课外活动。
以上是我们学校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自评分为95分。但是
这些工作和成绩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差距。通过自查,我们认识学校的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教学基本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校在实施“教研兴校”战略意识虽然得到了认识,虽然有制度、有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档次不高。
3、“五育并重”尚未形成特色。有些东西落实不够。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不是很好。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研究了今后的工作着力点及打算。一是加大学校改革力度和教师考核的力度,实行全员聘任制。二是强化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教职工的先进性教育工作,让教师认识到教学要有危机性,让党员认识到自己要有先进性,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三是加强教学制度的执行力度,并使这些制度得到切实落实。四是加强教研,苦练基本功,强化校本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