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群众路线读书活动读后感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题是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开篇列举了一些古圣先贤的故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些人才都是来自基层,经过艰苦磨练。文章接着论述了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要成功,先要使其遭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和挫折,使性格坚韧起来,能力增强起来,知识丰富起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最后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如果人在安乐中生存,那他就会失去对外界诱惑的抵抗,对生活真谛的领悟,最后会像“温水效应”中的青蛙一样,在安逸中不思进取,进而一步步精神堕落。
安逸享乐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但这往往是堕落的开端;忧愁祸患的确会给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但却也是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封建王朝的灰飞烟灭,世界历史上许多庞大帝国的土崩瓦解,当今国际舞台(更多好范文请关注:wwW.)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凄然垮台,都印证了这个道理。古往今来,因成绩而滋长骄傲自满,由舒适而滋生享乐奢靡,忘乎所以,玩物丧志,遭受挫折乃至灭亡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浩浩荡荡的农民大军挺进北京城,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推翻统治时间长达276年之久的明王朝。然而,农民军将领进城后骄傲自满,享乐成风,丧失民心,仅一个多月就被入关的清兵赶出北京城,落荒而败。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经验教训。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大好形势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开始产生骄傲自满、急于求成的情绪,甚至滋生不思进取、颓废享乐的思想。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甚至以权谋私,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而目前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所有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规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特别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四风”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我们务必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认真反思,深刻检讨。一是要在查找“四风”中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找准自己在作风上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深挖根源,分清是非,总结经验教训。二是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让党员和群众向我们聚焦,帮我们查找问题、揭短亮丑,用群众的评判照镜子,找准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靶子。三是要正视查摆出来的问题,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不回避矛盾,真正拿出改正的诚意和决心,以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和
成效提高自己,带动和取信于群众。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心态和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二篇:多数人的暴政
多数人的暴政
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写道:
存在着这样一条普遍的律法,为全世界的多数人所制定或至少为他们所接受,而不仅仅得到哪个或哪几个国家多数的承受。这条律法就是公正。
一个国家就如同一个陪审团,代表整个社会来维护公正这一社会的律法。那么,代表社会律法的陪审团有权凌驾于社会之上吗?
如果我拒绝服从一项不公正的法律,我并不是在否定多数的领导权,而只是相信人类的主权高于人民的主权。
曾经有些人大放厥词,说人民在只跟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上,不可能完全不顾及公正,不可能完全丧失理性,因此我们不应害怕将全部权利交至代表人民的多数手里。然而,这是奴隶的论调。
如果你承认一个拥有全权的人可能滥用权力来伤害对手,那么你为什么不承认多数派也可能对少数派做出同样的事?难道人们聚在一起之后性格就会发生改变吗?在困难面前,人们的毅力会随着力量的增强而增长吗?我拒绝赋予任何一位同胞为所欲为的权力,同样我也拒绝将其赋予任何一个团体。
人世间没有哪个权威能因其本身足够值得尊重,或因其本身就拥有无比神圣的权力,使我可以接受它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行动和不受任何阻碍地进行统治。因此,当我见到某个权威被赋予决定一切的权力和能力时,无论这个权威的名字是人民还是国王,是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也无论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还是共和国发号施令,总之我都要说:这播下了暴政的种子,我会设法离开,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这样的“暴政”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鲜见的,多数人的暴政只是多数人受了欺骗,在实行暴政,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却享受不到暴政的实惠,实暴者自己也是受害者.暴政的得利者,永远也只会是少数人。很多事情依靠“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决定,似乎一切显得顺理成章,十分代表集体意愿,这样一种行为是社会中的某个群体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对少数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压制,丝毫不会减少暴政的性质,少数人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保证,因而我在这里说,那些凭借“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侵犯少数人基本利益的行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暴政”。
第三篇:贪婪的狒狒
葬送生命的聪明
非洲土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自己,然后,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肚子”大的洞中。等人走远狒狒就欢蹦乱跳地来了。它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但由于洞口太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人只管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用担心它会跑掉。因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而且越惊慌急躁,就越是将食物抓得紧,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
第四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安丰初中 赵 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 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如果你还在为问题生而烦恼,建议你读一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相信你您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五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乍看之下仿佛是一个励志故事,当然,这么认为也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患有语言障碍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国家的紧迫情势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积极去改变,在最终逃出了缺陷的阴影,而终于让那些质疑,担忧,讥讽等等的公众舆论烟消云散,最终也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国王。
这个故事的励志意义另一部分也因另一个人所为对比升华:george的兄弟edward,本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应当的继承人,却因人生机遇和风流个性,逐渐放弃了对王位的追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赋如果不被后天善用,也会逐渐被磨灭,被荒废,而对于george来说,一个对于王位继承者来说有相当阻碍的缺陷,,如果有去改变,不停地尝试,最终也会得到纠正,获得真正的自信。
如果george是个平常的人,或许他有口吃,或于他的发育有问题,这都没有什么,他可以选择成为作家,他可以选择出卖体力维持生计,他可以尽量避开交际,独门独户,这都没什么,他自己和别人都不会觉得这是多么有问题的一件事,然而他却成为一个有语言缺陷的国王,一个小问题也许就成为大困难,就像edward一样,一个花花公子其实没什么,但是因为出身背景和责任,就显得有些失大体,不成器之感,其实都是位置造就的,因为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很多人也许都在羡慕另一种生活,其实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围城,除非你可以拥有每一座城门的钥匙而自由进入,否则,并不要轻
易先忙活着盲目追求另一种生活,除非你已经想得透彻,或者你是个永不思悔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